党的建设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意义

发布日期:2022-03-26   发布人:   浏览次数:;

发表时间:2022-03-25来源:重庆日报

  张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意义,从党的百年奋斗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汲取奋进力量,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为世界和平发展和繁荣进步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意义。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在艰难探索中不断开拓社会主义道路、捍卫科学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奋斗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有力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之际,我们党深入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团结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壮阔征程中,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展示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中国奇迹、中国成就,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从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意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版图发生的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宝贵的中国智慧;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兼济天下、造福世界;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逆流,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在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舞台上,在世界贸易组织、G20等多边平台上,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出中国声音。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的发展壮大必将释放出更多外溢效应,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中国动力。

从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到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促进了全世界备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压迫国家和民族的觉醒;从新中国成立后旗帜鲜明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到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积极支持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敏锐把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到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过程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新机遇,我们党始终坚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我们党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世界永续和平的中坚力量。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分中心教授;本文为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21ZDCS01阶段性成果)

版权所有©977881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 |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未来路南段 | 联系电话:0375-2579600